“约中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访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
人民网迪拜12月2日电 (记者管克江)近日,中国驻约旦大使陈传东与约旦计划和国际合作大臣扎伊娜·图坎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约旦首都安曼签署中约两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约旦与中国在深化双边合作、巩固经济政治关系上迈出了战略性一步,也标志着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哈桑·达贾说,十年前,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发展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等,加强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文化等交流。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约中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体现了双方深化经济联系和基础设施合作的承诺。约方期待,通过加强与中国的投资合作,显著提升约旦的基础设施水平,推动道路、港口和物流网络升级,进而加快约旦经济发展,增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哈桑·达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同约旦经济现代化愿景战略对接,将为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打开机遇之门,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资料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约两国双边贸易额达约35亿美元,中国自约旦进口额增长约25%,位于卡拉克、总投资额约1亿美元的金城陶瓷厂进入第一期生产阶段。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在约旦收购了四家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增强了人们对约旦清洁能源市场的兴趣。中国产电动汽车广受约旦消费者青睐,占据约旦电动汽车市场约80%份额。
哈桑·达贾表示:“约中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意义深远,不仅将深化双方的经贸联系,也将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民众友谊与民心相通,并为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挥更大作用。”(实习生闫梦参与采写) 【编辑:曹子健】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由三峡能源和亿利洁能联合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日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也是目前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该项目年均生产绿电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燃烧1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8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23万吨。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于2021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占地10万亩,总投资111.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00万千瓦光伏场区、4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系统、3座220kV升压站及10万亩沙漠治理生态建设工程。
据中国三峡集团派驻库布其项目负责人赵金泉介绍,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通过双玻组件实现板上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10%;板下种植优质牧草和药材等作物,实现立体生态种植;板间运用先养鸡后养羊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技术,实施养殖畜禽粪便还田治沙改土。综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光伏+”多重效益。
为了保障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前期内蒙古电力集团投资7.16亿元建设谷山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配套22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宋聪月表示,面对鄂尔多斯市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情况,通过打造黄河几字湾内“田字形”500千伏坚强主干网架,建设智能灵活配电网,推进电网侧储能规划研究布局、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与智能调度建设,丰富电网调峰手段,持续满足地区新能源发展需求。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也是“央企+民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打造的当期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建设期间,项目吸纳超过1000人次农牧民就业。运营期间,项目将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互助模式,预计每年可稳定吸纳500人次从事组件清洗、板下农作物种植管护、牧业养殖等工作。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修治国 鄂尔多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