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2月3日电 (李明芮)“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12月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首尔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学者与会,省察和反思当代儒学发展,为当代儒学发展献智献策。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当代儒学发展已经进入‘繁星满天’的时代,但也需要反思过去,以便更好地开创未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基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对当代儒学领域出现的数十种原创学说进行了汇总和回顾。他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十分切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即以生生作为核心范畴来建构当代的中国哲学。尽管生生哲学是最有竞争力的哲学,但它不是唯一的哲学。任何哲学只要对成就生命和成就人发挥作用,它就是有用、有生命力且值得建构的哲学,因而要倡导多元的哲学。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杨自平在致辞时提到,这次会议主题关注当代儒学发展,分别就儒学经典解读、儒学研究方法、当代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周易研究四大方面进行研讨。她认为,在现今人类世界正在面临巨大考验的背景下,儒学研究与时代的密切关联成为重要课题。“透过对儒学经典的现代诠释回应时代议题是现今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文智则结合自己在海外的观察思考,提出了对当代儒学发展的看法,即儒学有“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传统,但现在已无法解决人心和社会的很多问题,因而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他指出,儒学目前内部探讨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是比较封闭,还有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但儒学中也有静坐工夫可以补足这一方面。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当天,研讨会也组织了主旨演讲环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沂,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林安梧等学者围绕当代儒学、东亚易学的研究现状,儒学的现代诠释及创造性转化等关键议题进行了阐述。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将持续至12月3日,除开幕式、主旨演讲外,还设置了7场小组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主题一方面涉及了对天道观、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仁学等儒家传统命题的创新性诠释,以及对牟宗三、熊十力、唐君毅等当代新儒家开创者的拓深性研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充分结合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着眼于回应现代性问题和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儒学理论建构。
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完)
中新网福州12月3日电 (叶秋云)2日,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为主题的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展演活动持续一周。
2日,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福建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高校美育标志性品牌。
本届大学生艺术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活动自启动以来,福建省各高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
2日,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福建省级评审阶段,共收到各高校推报的艺术表演类节目330个、学生艺术作品374件、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45个、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128篇,覆盖高校超过85%。
经过初评,遴选101个艺术表演类节目、96件艺术作品、20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和12篇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进行福建省级现场集中展演。
2日,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本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共同承办,活动期间在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举办7场艺术表演类专场展演、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展览、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报告会和闭幕式活动,并通过网络进行同步直播。
现场,来自福建各高校的3000多名师生将用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精彩的演出,展示福建青年学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和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价值追求。(完)